检索条件

与 “辅广” 相关
共 241 条 1 / 17
1
知识出处: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| 类型: 正文
本文记述了考亭沧洲精舍建成之后从学于朱熹的门人有:陈希真、游倪、林恪、郑南升、郭叔云、欧阳谦之、严世文、谭君、袁子节、蔡沉、黄义刚、甘节、李伯诚、苏实、苏宜久、张仁叟、林恭甫、廖晋卿、邵汉臣、萧景昭、周李卿、陆深甫、陈希周、方毅父、任忠厚等...
2
知识出处: 朱熹与《参同契》文本 | 类型: 正文
本章记述了《参同契》的丹学理论思想起源的论说,在宋元时代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《参同契》文献演变的具体情况,继续探讨这一问题。
3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陈希周请教读书治学的法门。先生说:“所谓读书,只是要领会其中的道理。治家有治家的道理,做官有做官的道理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所不同,但道理却是一样的。这就像水在圆的器皿中就变成了圆的,在方形的器皿中又变成了方的,在小的器皿中就变小,在大的器皿...
4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人一旦出生,先天的道理就立刻具备在他身上了。之所以要读书,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、见识过很多事情。圣人经历见识过的事情很多,所以将之写到书册上给人看。现在读书,只是为了从中多见识些道理。
5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首先要读书理解领会道理。因为先学会了道理,等到处理事务、待人接物的时候,碰上就有用处。
6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现在的人只说要治心、修身,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心怎么治理?自身如何修养?如果说资质好才能修养成,那也只是个无能的人;如果资质禀赋不好就修养不成,那就束缚不住了。傅说说过:“学习古人的教诲,才能有所收获。做事不效法古训,还想永世安逸,这样...
7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圣人的学问和世俗的学问不同。圣人教人读书,只是要人知道之所以要做学问的道理。而世俗的读书,便只是读书而已,根本不去理会之所以要做学问的道理是怎样的。
8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在《记婺源藏书阁》中说:“圣贤之道畅行于天下,实际根源于上天所赋予人的本性,而体现在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之间;其文字形式则出自于圣人之手,并存留在《易经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和孔子、孟子的著作之中。先贤创作的...
9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在《记稽古阁》中说:“人有此身,则必定有此心;有此心,则必定有此理。就像仁、义、礼、智为本体,恻隐、羞恶、恭敬、是非之心就是本体的表现,这是每个人都有的,而并非外力所强加于人的。然而圣人之所以教化世人,并非使学者不看不听,而仅仅把追求反...
10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说:“求学者仰望圣贤之道还未得见,所以必定要通过读书来穷究义理。即使有所认识,也应当博览群书,使自己的看法得到印证考验,对自己有所帮助而后方可安心。如果不这样做,就会感到孤立寡合,与那些追求形如枯槁、内心寂灭的人没有什么区别,这样又怎么...
11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又说:“人只有经常读书,才差不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性,使它常存善念。张载先生讲过:‘书是用来维持本心的。一时不读书,一时的德行修养就会有所松懈。’”
12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又说:“读书是一举两得的事。不仅可以理解领会道理落实到自己身上,而且还可以存养本心,怎么能粗枝大叶、随意践踏轻蔑,乃至视为糟粕而不去观览呢?关键是要用心体会,亲身践行,而不要把它看成无用的空话。通过读书来存养本心,修养自身,仁的境界难道...
13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有人问:“读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?”先生说:“按照次序逐步提高,熟练诵读且精深思考,就可以了。” 又问:“请问如何按照次序逐步提高?”先生说:“就这两本书而言,应该先读《论语》,再读《孟子》,读通一本书之后,再去读另一本书。...
14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又曾上疏说: “做学问的准则,没有不把穷通道理作为首要的目的;穷通道理的关键,必然在于读书;读书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遵循阅读的次序而达到精湛的境界。而达到精湛境界的根本,则又在于心存恭敬,志向坚定。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 “天下的事情,没有...
15
知识出处: 朱子读书法 | 类型: 正文
先生在答复陈福公的书信中说:“我曾经听老师和朋友讲过,《大学》是进入道德修养的门户,求学之人应首先研习。明白了做学问的顺序和规划后,才可以读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中庸》;了解了义理的根源、本体和作用的基本情况,再逐步考察其他经典,以提升其中的乐...

颗粒分类统计

关键词云